載人航天故事:穿梭于天地間的“生命之舟” 08靠設計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a4ad55b78f56.03218100.

中國網16日酒泉訊(記者 楊佳)2021年10月16日品牌活動0時23分,長征二號平面設計F運活動佈置載火箭托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VR虛擬實境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搭載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航天員奔向太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活動佈置成功。神舟十三號在入軌后,將采取自主快模型速交會對接的方式把三名航天員送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開展長達六個月的太空生活。

神舟系FRP列載人飛船均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共有14個分系統,是迄今為止我國研制的標準最高、指標最嚴格的載人航天器。五院總體設計部飛船型號系統總體展場設計副主任設計FRP師高旭將神舟載人飛船形象地比喻為航天員實現天地往返的“經典大圖生命之舟”。神舟十三號作為空間站攤位設計任務的第二艘載人飛船,將再次搭乘三名航天員進駐太空,繼續完成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及建造任務。

取得應急救援資格“證書”VR虛擬實境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這是五院神舟團隊心攤位設計中至高無上的信條。為了保護航天員生記者會命,五院開創了天地結合的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即每次有兩艘飛船進場,由后一艘飛船作為突發情況的生命救援之舟,具備8.5天應急發射進行太空救援的能力。

根據“滾動待命”的工作策略,在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后,五院研制沈浸式體驗團隊披星戴月持續攻關,在規定時間,按照規定流程,完成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全部待命工作,取得了記者會沈浸式體驗應急救援的資格“證書”。

  神舟十三號飛船 來源: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進行首次徑向交會對接

為適應空間站組合體不同構型及開幕活動來訪航天器不同停靠狀態,實現與空間站前向、后向、徑向交會對接和分離,神舟團隊設計了新的交會路徑和繞飛模策展式,增加了繞飛、快速交會參展對接、徑向交會對接各項功能。神舟十二號在返回前,完成了與空間站進行徑向交會的驗證工作,此次神舟十三號將首次與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成的“一字構型”組合體完成徑向交會對接,是對我國航天器交會對接能力的又一次完美展示。

開展6個月模型超長“待機”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徑向交會對接之后,停靠時間將由神舟十二號的3個月延長到6個月,執行180天組合體長期駐留任務,這將是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將首次考核并驗證空間站任務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能經典大圖力。為適應空間站參展復雜構型和姿態帶來的復雜外熱流條件,滿足超長“待機”的要求,五院神舟團隊對返回艙、推進發動機和貯箱等熱控方案、船站并網供電方案進行了專項設計,使飛船具備了供電、熱環境保障的全息投影適應性配套條件。此外,先期到達的天舟三號攜帶了可供長期駐留展場設計使用的生活物資,為航天員提供充足“后勤保障”。在后續駐留過程FRP中,航天員將進一展場設計步開展空間站組合體管理、再生道具製作場地佈置保試廣告設計驗、在軌維修等技術驗證和應用。

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的同時,五院抓總研制的神舟十四號已經完成發射前的全部工作,進入應急發射待命狀態。五院神舟團隊在六個月里經受住了三船工作并行開展的艱巨考驗。五院神舟載人飛船系統總指揮何宇對于自己的團隊很是自豪:“以國為重,以事業為天,以隊友為親人,這就是神舟團隊!”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